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12月15日发布,自2016年05月0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Z 70—2009。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 标准名称的调整
尘肺病的诊断调整为《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
二、 标准正文结构的调整
1、 增加“3.术语和定义”:尘肺病、小阴影、密集度、大阴影、小阴影聚集、胸膜斑、肺区。
2、 在X射线胸片诊断分期中增加接触石棉粉尘,出现胸膜病变后的分期情况。
3、 尘肺病定义的调整: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三、 标准诊断原则的补充
1、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矿物性粉尘接触史,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高千伏或数字化摄影(DR)后前位胸片表现为主要依据,结合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类似肺部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方可诊断。
2、 增加“劳动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符合尘肺病的特征,没有证据否定其与接触粉尘之间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尘肺病”(第四十七条)
3、 附录A.1 生产性矿物性粉尘接触史是诊断尘肺病的基本条件,包括…等。用人单位不提供职业病诊断相关资料或者提供资料不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结合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并参考劳动者自述、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等,作出诊断结论。(第四十九条)
四、 增加DR用于尘肺病诊断
1、 诊断原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高仟伏或数字化摄影(DR)后前位胸片表现为主要依据”。
2、 增加附录F(规范性附录)“数字化摄影胸片的技术要求”。
3、 胸片质量分级标准相同(膈下光密度高仟伏胸片小于0.28,DR胸片小于0.30)。
4、 补充DR标准片或替换原不太理想的标准片。
五、 取消观察对象
取消理由:“疑似疾病”是疾病诊断的一定阶段的一个逻辑推理、鉴别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最后诊断的医学用语。
市疾控中心中心检验科 祁美荣